查看原文
其他

临床医生床旁诊断警句(4)

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-11-22

本文为续集,既往临床医生床旁诊断警句,链接如下:
临床医生床旁诊断警句(1)
临床医生床旁诊断警句(2)
临床医生床旁诊断警句(3)

临床医生床旁诊断警句(4)


①高血压病人突然血压急剧增高,要当心发生高血压脑病;

高血压脑病:
是指相对快速进展的一种严重高血压综合征,伴有头痛,恶心,视觉障碍,意识模糊,甚至木僵和昏迷。可伴有多种形式的抽搐,表现为一过性或持续性弥漫性的脑功能障碍,可以伴有局灶或一侧神经系统体征。
 
发病机制:
当平均动脉压迅速升至180mmHg以上时,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崩溃,出现强制性血管扩张,脑血流量增加,脑血管内压超过脑间质压使血管床液体外渗,迅速出现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,血压骤升导致小动脉痉挛也使病情加重。
 
诊断:
根据患者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史,可有过劳、精神紧张、激动等诱因,血压突然急骤升高,尤其舒张压升高(>120mmHg),出现剧烈头痛、呕吐、意识障碍,以及偏瘫、失语和癫痫发作等一过性神经局灶症状。

眼底可见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。
CT或MRI显示特征性顶枕叶水肿。
降压后症状体征迅速消失,不遗留后遗症。

②吞咽食物有哽噎感或有食物返流时,应警惕食道癌;
 
 食管癌是主要起源于食管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,其中,食管鳞癌约占90%,食管腺癌约占10%,罕见有平滑肌肉瘤、黑色素瘤、淋巴瘤、浆细胞瘤及转移癌等。
 
 早期症状:
早期,局部病灶刺激食管,如炎症、肿瘤浸润、食管黏膜糜烂、表浅溃疡引起食管蠕动异常或痉挛。
症状一般较轻,持续时间较短,常反复出现,持续时间可达1~2年。
临床表现:胸骨后不适、烧灼感或疼痛,食物通过时局部有异物感或摩擦感,吞咽食物有停滞感或轻度梗阻感。
下段癌还可引起剑突下或上腹部不适、呃逆、嗳气。

后期症状:
1.吞咽困难
是食管癌的典型症状
吞咽困难在开始时常为间歇性,可以因食物堵塞或局部炎症水肿而加重,也可因肿瘤坏死脱落或炎症消退而减轻。但总趋势呈持续性存在,进行性加重,如出现明显吞咽障碍时,肿瘤常已累及食管周径的2/3以上。
吞咽困难的程度与食管癌的病理类型有关,缩窄型和髓质型癌较为严重。
有约10%患者就诊时可无明显吞咽困难。

2.反流
食管癌的浸润和炎症反射性地引起食管腺和唾液腺黏液分泌增加。
当肿瘤增生造成食管梗阻时,黏液积存于食管内引起反流,患者可以表现为频繁吐黏液,所吐黏液中可混有食物、血液等,反流还可引起呛咳,甚至吸入性肺炎
③慢性周期性发作具节律性特征的上腹痛,要考虑消化性溃疡;
 
消化性溃疡:
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,定义为黏膜缺损直径至0.5cm并且深度超过黏膜肌层。
 
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,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、小肠、胃肠吻合口,以及异位的胃黏膜,如位于肠道的Meckel憩室。
胃溃疡(GU)和十二指肠溃疡(DU)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。
 
节律性:
 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可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。
DU疼痛好发于空腹,二餐之间发生,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。
部分DU患者,可有夜间痛。
 
GU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,常在餐后0.5-1小时内发生,经1~2小时后逐渐缓解,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。
 


周期性:
是消化性溃疡特征之一,尤以DU更为突出。
上腹疼痛发作几天、几周后,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。
以秋末至春初较冷的季节更为常见。
 
部分患者经过反复发作进入慢性病程后,可失去疼痛的节律性和周期性特征。
④中老年人短期内出现上腹不适,食欲减退及消瘦,要当心胃癌;
 
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。
部分患者可出现非特异性的上消化道症状,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、泛酸、嗳气、恶心、食欲减退、呕吐,偶有呕血、黑便等,其中上腹部不适最为常见,给予对症治疗后,常能缓解。
这些症状往往不被患者重视,误作胃炎或溃疡病进行处理而导致诊治延误者屡见不鲜。
 
故对于40岁以上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,应给予针对性检查,以免延误病情:
①既往无胃病史,但近期出现非特异性的上消化道症状,经治疗无效者;
②既往有胃病史,近期上腹部疼痛加重或规律有改变者;
③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、贫血、黑便者。

胃镜检查是确诊胃癌的最重要手段,目前胃镜观察胃腔内部已无盲区,除极少数皮革胃以外,诊断进展期胃癌并无困难。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